在当今的文化潮流中,国潮之风劲吹,而各大博物馆 IP 已然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璀璨之星。
就拿近期来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藻井冰箱贴和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堪称现象级爆品,被网友们封为“北京最难买的断货王”。即便它们的售价最高可达 168 元,却丝毫阻挡不了文创爱好者们的热情。为了抢购这些冰箱贴,文创迷们不惜早起五点排队,硬站两个多小时,那种狂热程度可见一斑。


图源:小红书
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去年,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无语菩萨”(实则是罗汉)意外走红,它仿佛是打工人的嘴替,为博物馆吸引了大量人气。还有前几年在 B 站播放却意外爆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其中 70%的点赞来自 18 至 22 岁的年轻人。这些案例都清晰地表明:曾经高冷的博物馆文化,正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充满魅力的一部分。
01 传统文化“下凡”:博物馆的爆款制造之路
曾几何时,提起博物馆,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严肃”“庄重”“沉闷”这些词汇。那时,文物与观众之间仅仅是单向的展示关系,文博知识高深莫测,难以触动公众的内心。然而,博物馆作为中华文明的富集之地,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如浩瀚星河,可挖掘的场景数不胜数。
在新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博物馆开始了“下凡”之旅。它们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新内容、新形式与年轻人对话,力求实现自身的“逆生长”。
2013 年,北京故宫率先行动,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了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
文创设计大赛。此后,故宫文创推出的“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产品,让有着 600 年历史的故宫瞬间焕发出年轻的活力。随后,故宫口红问世,每一款产品都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有声表情包,点燃了年轻人的热情。故宫在文创之路上不断前行,2017 年,其通过自营、合作经营和品牌授权,
文创产品收入超 10 亿,种类接近 1 万种。

图源:故宫博物院
在故宫的带动下,其他博物馆也纷纷跟上。比如 2020 年底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一上线便火爆出圈。这种盲盒模拟考古步骤,使用者需要亲自“挖掘”才能获得文物的微缩复制品,发售当月销售量就超过 2 万件,销售总额超 200 万元。2021 年五一假期,三星堆文创馆的 1200 多支青铜面具雪糕一上午就被游客抢购一空,引发了全国网友举着“文物”去旅游的热潮。此外,像
马尔克斯文创设计的敦煌印象文创,将敦煌文化的神秘与绚丽通过文创产品展现得淋漓尽致;恭王府博物馆文创也别具一格,让人们在文创中感受到王府的独特韵味;大英博物馆埃及金大理石文创更是融合了异国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些文创产品都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文创的版图。

图源:马尔克斯文创
02 “老”文物成“新”网红:年轻人的文化觉醒
根据 MobTech 研究院《2024 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2024 年暑期“博物馆”搜索热度环比增长 64%;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计 7488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5%。在博物馆文创消费人群中,00 后、90 后分别占比高达 31%、39.9%。为何年轻人对这些历史老物件如此着迷呢?
这首先得益于大环境的影响。自 2014 年起,我国各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博物馆文创产品。2016 年 3 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为博物馆文创带来了新机遇。
同时,众多与博物馆相关的综艺、纪录片也为年轻人打开了了解历史与文博的大门。像《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以其故事性、明星化等特点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成为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例如《上新了,故宫》,明星嘉宾与故宫专家一同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跨界设计师联手打造文创衍生品,实现了受众与故宫文化的双向互动。

图源:杨幂微博
此外,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也是重要因素。正如马未都所说:“中国人开始特别珍视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自信让年轻人对博物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03 IP 数字化探索:博物馆的无限可能
年轻人在哪里,品牌的竞争就在哪里,文博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数字化探索成为博物馆运营的新方向。这既包括构建和升级底层的数字化商业授权体系以降本增效,也包括内容上的数字化互动。
三星堆博物馆使用原仓提供的全链条 IP 商业授权管理系统,完善了自身的授权资源、合作管理、正品维权和风控审计体系,成为世界头部文旅 IP。在内容数字化互动方面,“文物 IP + 数字游戏”是一种高阶玩法。比如故宫博物院与网易合作开发的《绘真·妙笔千山》,游戏场景美术素材源于《千里江山图》原作,让玩家在游戏中领略传统“青绿山水”的艺术精髓和古典文化。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的合作也成果丰硕,推出了数字供养人、敦煌系列皮肤、QQ 音乐“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等,三年间累计超过 2.5 亿人次参与“数字供养人”相关线上互动。

04 博物馆 IP 大爆发: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过,并非所有与博物馆 IP 的联名都能成功。随着博物馆与各大平台积极合作,文创市场日益成熟,消费者也出现了“审美疲劳”。比如文创雪糕,从三星堆青铜面具文创雪糕掀起热潮后,其他景区纷纷效仿,严重的同质化使其逐渐失去吸引力,这要求博物馆在文创设计上要有更多创意,避免盲目跟风。此外,产品与博物馆联名也需谨慎,如喜茶与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合作的“佛喜拿铁”因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而被约谈下架,这引发了关于文化与营销平衡、避免过度商业化的思考。博物馆作为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要挖掘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的优质内容,塑造新的 IP 形象。

图源:喜茶
结语
如今,文创已成为国内新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博物馆作为城市资产的重要部分,与城市文旅品牌 IP 建设紧密相关。原仓推出的城市文旅品牌 IP 建设数智化解决方案——“新质文旅通”,围绕“品牌 IP 化”发展模式,以技术和数据为基础,建设城市文旅品牌,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和多业态、产业链的高效联动与跨界整合。无论是实体文创还是数字化内容,博物馆从“活”起来到“潮”起来,都是与时代和年轻人同频共振的结果,期待未来博物馆在 IP 商业化探索中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诸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马尔克斯文创! 如有合作,欢迎联系马尔克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