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夏,艺术类院校的毕业展不仅是一场创意的盛宴,更是一次关于视觉趋势与设计思想的集中观察。今年各大美术与设计学院纷纷“上分”,主视觉设计卷出了新高度。作为一家关注文化内容与视觉策略的设计公司,我们从中看到了不仅是设计的才华,更是各校设计教育理念与创作方法论的缩影。
尤其是——鲁迅美术学院,直接把毕业展做成了一场叙事完整、观念明确、媒介多元、张力十足的文化视觉表达。从设计策略到视觉语言,真正做到了“内容即精神,设计即态度”。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分析这届毕业展主视觉设计的精彩之处,以及它们背后折射的设计思维与教育趋势。
鲁迅美术学院2025年研究生毕业展的主视觉,是这一届毕业展中最具“文化穿透力”和“系统表达力”的作品之一。
本届主题主打“多元媒介破浪前行”,涉及架上绘画、数字影像、装置艺术、实验设计等多个领域。从主视觉策略来看,设计团队并没有简单拼贴这些媒介元素,而是通过色彩、排版、字体系统将它们“抽象统一”,构建出一个高度包容的设计系统。
·色彩:以红黄调为主,充满热烈与冲撞感,对应“破浪”的概念;
·字体:多种字体组合营造层次感,象征媒介的多样与思想的并置;
·动势构图:文字与图形的动态编排,强化展览“激荡中前行”的精神内核;·
中英文并置:不仅传递专业性,也体现其国际化视野。
尤其是“GRADUATION SEASON”与“GRADUATE STUDENTS EXHIBITION”的字体动态处理,让人一眼看出:这不是一张静态海报,而是为整个毕业展“定调”的视觉锚点。
西安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季主题为「光纤无界」,主视觉围绕“光的穿透力与连接性”展开设计。
从视觉语言来看,采用了鲜艳色块+斜线引导+光感渐变,创造出一种空间延展与思维流动的意象,与主题形成了很强的呼应关系:
·斜线打破视觉静态,模拟光的“穿透”路径;
·弧线与几何组合,形成有节奏的图层叠加;
·整体构图极具“视觉动感”,让观众有“穿梭感”。
这是一个典型的视觉策略驱动型设计,通过几何语言构建“无界”的隐喻,同时强化展览的“青春感”与“未来感”。
耶鲁大学平面设计专业2025年MFA毕业展以“an oblique character…”为题,一语双关——既是斜体字符,也是“不走寻常路”的象征性格。
主视觉以极简构图+留白空间+错位文字呈现,冷静克制,强调“阅读性”与“结构张力”之间的张弛平衡。
·整体构图极度“平衡失衡”:左重右轻、错位分布;
·标题文字使用斜体处理,与主题“oblique”巧妙呼应;
·留白处理得极为克制,使“信息层”更突出,也强化思维的游离感。
这是典型的“概念优先、语言最简”的设计范式,更像是一种展览语境下的文字装置,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宣传海报。
以“境”为主题,湖北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展从“万象生境的切片”出发,构建一个跨越物质、精神与虚拟的视觉世界。
主视觉风格上更偏东方审美,柔和渐变色调和流动构图呈现出一种**“静水深流”的哲思感**。在一众视觉张力型设计中,显得格外内敛、诗意。
这种风格正回应了当下视觉设计中**“情绪型美学”**的新趋势:弱化张力、强化共情,从而触发观者的内在联想。
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强调“雇主导向+学生中心”,其毕业展主视觉也反映出应用导向、系统方法论与跨领域整合的教学逻辑。
主视觉强调系统性与科技感,整体设计风格接近信息可视化,将“设计教育”与“职业导向”可视化表达:
·使用了大量数据型排版;
·色彩上更偏理性(中性灰+高亮点缀);
·图像处理更接近展览导视系统,强调清晰与功能性。
这是一次典型的“视觉系统化设计”,也体现出学校对于学生“真实项目经验”的重视。
以“听,青年的声音!”为主题,广美2025毕业展从“声音媒介”切入主视觉设计,体现青年对现实的介入与回应。
主视觉采用动态图形,试图将“声音的波动”转化为图形语言,呈现出极具“媒介转换感”的设计表达。
这种媒介交叉正是当代设计教育的一大特征:图形、声音、影像不再是孤立工具,而是可以跨媒介叙事的整体系统。
今年的毕业展主视觉设计让我们看到几个明显的趋势:
1.从“设计风格”走向“观念语言”
不再只是美观,更强调主题的哲思性与内容结构。
2.从“单张海报”走向“系统设计”
越来越多学校呈现的是一整套视觉系统,而非单点输出。
3.从“个人作品”走向“文化表达”
毕业展成为青年设计师对社会、历史与文化的主动回应平台。
这其中,鲁迅美术学院的表现堪称“封神”,不仅在视觉上令人眼前一亮,更在叙事完整度与精神表达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对品牌、展览、空间视觉系统等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具启发的案例。
我们相信,设计不止是输出形式,更是一种价值建构的方式。毕业展视觉,其实就是一次次年轻设计师们参与“视觉文化公共叙事”的实践。
而作为服务于品牌文化建设的设计公司,我们也始终关注这些来自高校前沿的创意趋势,帮助品牌在真实语境中建立独特的视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