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马尔克斯文创设计公司的专业分享
在品牌年轻化与视觉传播的浪潮中,IP吉祥物已经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桥梁。一个有趣、有记忆点的吉祥物,不仅能让品牌“活起来”,还能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形成“自来水式”的裂变效应。
在马尔克斯文创设计公司,我们长期为食品、饮品、美妆、文旅、互联网等行业打造IP吉祥物。今天,我们总结出 4个让IP吉祥物更有创意的设计方法,并结合真实案例,带你了解如何让角色真正“出圈”。
很多吉祥物之所以显得单调呆板,是因为缺乏细节。增加纹理,不仅能提升角色质感,还能让用户对它产生触觉联想。
✨ 案例一:茶饮品牌·“茶狸”
我们为一家新中式茶饮品牌打造的吉祥物“茶狸”,在设计中重点增加了毛发纹理:
身体表面有细密的狸猫绒毛质感;
耳朵内侧加上渐变的粉色;
肚子部分留有轻微的阴影和蓬松感。
最终效果是:消费者不仅觉得“茶狸”可爱,还会联想到喝茶时的温润舒适感。
✨ 案例二:运动品牌·“闪电虎”
运动品牌更需要表现“速度感”。我们在“闪电虎”的皮肤上加入类似跑道的纹理线条:
动起来时,线条就像带有残影;
在宣传海报上形成了视觉冲击力。
? 增加纹理,让吉祥物从“平面卡通”变为“具象角色”,极大提升品牌质感。
一个优秀的吉祥物,必须和品牌定位高度契合。行业服饰是最直观的方式,能让人一眼看出角色与行业的关联。
✨ 案例一:面馆·“阿面熊”
我们为一家手工面馆设计吉祥物时,采用了熊的形象。但熊本身与“面”没关系,所以我们给它增加了:
厨师服饰与头巾;
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面条。
结果,“阿面熊”在开业当天就成了顾客合影的热门角色,甚至衍生出表情包在朋友圈疯传。
✨ 案例二:科技公司·“芯片鸟”
科技公司的抽象产品往往难以形象化。我们为一家芯片企业设计的吉祥物,是一只戴着科技风头盔的小鸟。服饰细节如发光的护目镜、金属感披风,让角色直接和“科技”绑定。
? 行业服饰是建立“品牌专属感”的最佳方法,尤其适合餐饮、旅游、医疗、科技行业。
吉祥物设计的难点是“如何与同类区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将品牌核心元素巧妙地融入角色五官。
✨ 案例一:水果饮料·“柠萌虎”
我们把柠檬切片的纹理设计在老虎的眼睛里;
嘴巴部分呈现柠檬瓣的弧度;
让人第一眼就能联想到柠檬饮品。
✨ 案例二:咖啡品牌·“豆豆猫”
角色眼睛的瞳孔里加入了咖啡豆形状;
鼻子位置则是一个迷你的咖啡杯符号。
这种设计方式,让消费者在看吉祥物的同时,不断被提醒品牌的核心产品。
? 元素与五官结合,能让吉祥物不仅“可爱”,还具有强烈的识别度和记忆点。
在社交媒体语境下,谐音梗是品牌与年轻人沟通的快捷方式。将谐音梗融入吉祥物设计,往往能引发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 案例一:火锅品牌·“牛气熊”
“牛气熊”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设计亮点是:
肚子上有一个“火锅底料”的图案;
名字来自“牛气冲天”的谐音梗。
开业当天,许多顾客在微博发图打卡:“今天和牛气熊一起吃火锅”,轻松带动社交话题。
✨ 案例二:文旅景区·“象来运”
我们为某景区设计的吉祥物是一头小象,名字叫“象来运”,寓意“祥来运”。游客纷纷把它当作“好运象”,买周边、拍照片,形成极强的二次传播。
? 谐音梗结合是IP吉祥物快速形成“记忆点”的法宝,特别适合餐饮、文旅和地方特色品牌。
在马尔克斯文创设计公司看来,一个好的吉祥物,不仅仅是可爱或好看,而是能在视觉、记忆和情感上与消费者产生强烈共鸣。
我们在项目实践中常用以下方法:
纹理细节 —— 提升质感,让吉祥物从2D走向3D;
行业服饰 —— 建立品牌专属标签;
五官结合 —— 让品牌元素自然融入角色;
谐音梗结合 —— 形成社交媒体的爆点。
这些技巧,已经帮助我们服务过的餐饮连锁、茶饮品牌、互联网公司和文旅景区,打造了多个“出圈”的吉祥物案例。
当今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品牌想要脱颖而出,靠广告轰炸已经不够了。一个生动、有趣、有创意的IP吉祥物,就是品牌的流量入口。
通过 纹理、服饰、五官、谐音梗 这四个维度的创新,吉祥物不再是静态符号,而是活生生的“品牌代言人”。
在马尔克斯文创设计公司,我们相信:每一个成功的吉祥物,都是品牌价值与年轻文化的融合。
如果你也在寻找属于自己品牌的“超级符号”,欢迎随时和我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