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检查文件设置
在印前检查中,文件设置至关重要。
首先,Photoshop 文件图层的保留意义重大。保留图层能方便后续修改,比如对图像元素的调整、颜色的更改等。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可能需要回溯和调整,若未保留图层,修改将变得极为困难,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制作部分内容。
文件尺寸的标注也不能忽视。例如产品宣传单,成品开本一般为 210mm×285mm,设计时则需考虑出血,每边加 3mm,设置为 216mm×291mm。准确标注文件尺寸能确保印刷成品符合预期,避免出现尺寸偏差。
对于纸张信息的标注,同样关键。要将印刷成品的尺寸、印量、纸张材质及厚度等信息注明在制作文件中或以文档方式交付给印刷部门。这样便于制作及验收,比如常用的铜版纸,有 157g、200g、250g、300g 等不同厚度可供选择。
此外,在文件设置中,还需注意色彩模式。印刷文件通常应为 CMYK 模式,电子文件则多为 RGB 模式。同时,图像分辨率至少要达到 300 像素,以保证印刷清晰度。
总之,印前检查中的文件设置涵盖众多细节,每一项都关乎最终印刷成品的质量和效果。只有严谨对待,才能减少错误,提高印刷品质。
二、检查文件字体
(一)常用字体选择
在印前检查中,常用字体的选择至关重要。宋体、微软雅黑、Arial 和 Helvetica 等字体因其通用性和易读性常被选用。应避免使用生僻字体,以免印刷部门缺乏相应字体导致输出问题。同时,要根据印刷品的用途和风格,合理搭配字体,确保整体的视觉效果和可读性。
(二)矢量软件文字转曲
矢量软件中的文字转曲是必须关注的要点。不同电脑的系统、配置和字体差异可能导致未转曲文件出现字体变形、缺失等问题。以 CDR、AI/EPS 和 PDF 等格式为例,都有各自特定的转曲操作流程。如 CDR 可通过快捷键【Ctrl+Q】或相应菜单操作转曲,完成后需通过【鼠标右键-文档属性-文本统计】检查是否转曲成功。
(三)字体的掏空与叠印
字体的掏空和叠印处理也不能忽视。例如黄底蓝字时,黄版上的蓝字位置须掏空,否则颜色会发生变化。红底黑字时,红版上的黑色字位置不应掏空,以避免印刷误差导致白边。对于四色黑问题,设计师要谨慎,尤其是小字,尽量避免使用,以防印刷模糊。若 RGB 图形转为 CMYK 图形,黑色文字可能变为四色黑,需进行处理才能输出菲林。
三、检查转曲嵌入
(一)CDR 文件
打开 CDR 软件,通过【Ctrl+O】或【文件-打开】路径选取需转曲的文件。
利用【Ctrl+A】快捷键或鼠标框选要转曲的内容。
按下【Ctrl+Q】快捷键,或者点击顶部【排列】按钮,选择【转换为曲线】进行转曲。
转曲完成后,通过【鼠标右键-文档属性-文本统计】检查是否成功转曲。若显示“该文本中无文本对象”,则转曲成功;若有文字相关统计内容,则需重新转曲。
(二)AI/EPS 文件
对于 AI 软件设计完成的文件,通常保存为 ai 或 eps 格式。
ai 格式需选中图片进行嵌入操作,eps 格式无需嵌入。
检查文字是否转曲,可沿【菜单-选择-对象-文本对象】路径,若有选中内容则未转曲。
未转曲时,使用【Shift+Ctrl+O】快捷键或【菜单-文字-创建轮廓】转曲,完成后再次检查确认。
(三)PDF 文件
打开 PDF 设计文件,使用快捷键 Ctrl+D 检查文件是否转曲。
依次点击【选项-打开 Adobe Acrobat-视图-工具-添加水印】。
在弹出窗口的【文本】输入框敲空格键,将【不透明度】值改为 0%,点击【确定】。
接着沿【视图-工具-印刷制作-拼合器预览】,勾选【文档中的所有页面】选项卡,点击【应用】和【确定】。
最后保存文件,完成转曲操作。
注意事项:
在进行转曲操作时,务必仔细确认所选内容,避免遗漏。转曲后的文件文字无法编辑,所以操作前要确保不再需要修改文字内容。另外,不同版本的软件可能在操作细节上略有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四、检查色彩设置
(一)色彩模式选择
在印前检查中,色彩模式的选择极为关键。通常来说,印刷文件应采用 CMYK 模式,因为这是印刷行业通用的色彩标准。然而,在处理图像时,若初始阶段使用 Photoshop 软件,RGB 模式可能更具优势。这是由于 RGB 模式拥有更多的色彩通道,处理效率和质量相对较高。但需注意,在最终输出前,务必将其转换为 CMYK 模式,以确保印刷效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考虑图像的用途和输出媒介。若图像不仅用于印刷,还可能应用于网页等数字平台,建议保留一份 RGB 模式的备份,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二)标准色样预检
标准色样预检是印前色彩检查的重要环节。标准色样通常是按照特定标准打印的数码色样,如 Gracol_2006、Forga39L 等。在预检时,可使用屏幕软打样的方法与电子文件对比。软打样所用的显示器应是经过行业认证的,如艺卓,并需定期校正。同时,数码打印机也要定期校正,相关软件如 PS、Acrobat 等需嵌入 ICC 特性文件,且客户提供的电子文件应移除内嵌的 ICC 特性文件。
观察色样时,要使用标准照明光源,如 D50 或 D65。若标准色样与电子文件显示效果一致,可直接跟色;若有偏色但在可接受范围内,也可跟色;若偏色超出范围,需判断显示器参数是否标准,并扫描测控条检查色块数据,正常的话可通过印刷补偿曲线调整电子文件。
(三)非标准色样预检
非标准色样主要包括印刷样张和成品样。对于印刷样张,若其印刷效果与屏幕软打样接近且图文排版不变,可作为跟色样;若有差异,需测量测控条上的实地色带密度值来评判,同一偏色趋势且与生产标准差异不大的可跟色,否则需调整。
对于成品样,先进行屏幕软打样预检,接近或色差在可接受范围的可用作跟色,否则需将电子文件导入打印软件打出色样并比对,同时要注意打印软件需置入相应的 ICC 特性文件,然后通过第三方软件或调整印刷补偿曲线处理。
五、其他检查部分
(一)出血设置
出血是印前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每边设置 3mm 出血,如产品宣传单成品开本为 210mm×285mm,设计时应设置为 216mm×291mm。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印刷品,出血设置有所不同。普通海报、样本、DM 等可留 3mm 出血,而产品包装箱则要根据板材厚度适当加大,如 3 层瓦楞箱至少留 4 - 5mm,5 层瓦楞箱需留 8mm - 1cm。出血线又称为裁切线,绘制时要注意标注出安全范围,避免裁纸刀裁切到不应裁切的内容。
(二)内容校对
在正式印刷前,内容校对必不可少。出版物的校对通常为三校三改,反复校样和修改,确保文字差错率约为 0%。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占行数量应全书统一,层级清晰。版面要疏密得当,行距统一,图像、表格与正文的间距合理。全书版心大小需统一,无重复页、缺页,封面、扉页、目录、版权页等都应符合常规要求。
(三)图片嵌入
图片嵌入需重点检查是否缺图、是否正确嵌入以及图片质量是否满足印刷要求。在使用图形制作软件时,建议将插入的图片全部嵌入,避免使用链接方式。在排版软件中,要确保图片的分辨率足够高,色彩模式正确(通常为 CMYK 模式),并且图片已正确嵌入文件,不会在印刷过程中产生链接丢失或空白块的情况。
(四)文件分辨率
文件分辨率对于印刷质量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完稿以前的图像分辨率应达到或高于 300 像素/英寸,以保证印刷的清晰度。过低的分辨率会导致印刷效果模糊,难以识别。对于通过网络下载、数码相机、手机拍摄等途径获取的图片,要确保其分辨率符合印刷要求,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印刷字号
印刷字号的选择要考虑阅读的舒适度和印刷品的用途。过小的字号可能难以辨认,过大的字号则可能影响版面布局。同时,要注意同一印刷品中字号的层级和比例要协调,不同部分的字号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设计要求。
(六)标注工艺
标注工艺包括对文件的各种标注,如页码、咬口线、拉规线、十字线等。页码要标注准确,便于翻阅和查找。咬口线添加在纸边往上 10mm 处,线长和粗细可根据需要自定。拉规线添加在纸的右边(正面右边、反面左边)100mm 或 150mm 处。十字线根据不同的折页方法添加在相应位置,以方便后工序的折页操作。
诸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马尔克斯文创! 如有合作,欢迎联系马尔克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