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装设计领域,存在着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规则和限制,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困境。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17 个常见的雷区:
1. 除了注册商标,外文不得大于中文
在包装上,如果出现外文和中文同时存在的情况,外文的字体大小不能超过中文,以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地获取主要信息。
例如,某些进口商品在包装上过度突出外文,容易让消费者难以迅速了解产品的关键内容。
2. 产品名和净含量必须在同一页面
这样可以让消费者在查看产品名称时,能够同时知晓其净含量,方便进行比较和选择。
像一些饮料包装,如果产品名在正面,而净含量却在侧面或背面,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3. 食品包装必包含内容
食品包装必须包含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者名称及地址等重要信息。
比如,若一款零食包装上缺少生产日期或配料表,会让消费者对其安全性产生疑虑。
4. 字高不要小于 1.8mm
包装上的关键文字信息,如产品名称、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字高不应小于 1.8mm,以保证清晰可读。
有的小包装产品,由于字高过小,消费者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
5. 特殊包装警示信息版面占比需大于等于 20%
对于具有特殊风险或需要特别注意的产品,如易碎品、易燃品等,其警示信息的版面占比应达到 20%及以上,以引起消费者的足够重视。
比如,一款化学试剂的包装,若警示标志过小,可能导致使用不当的危险。
6. 图片或插图都需要加“仅供参考”
当包装上的图片或插图与实际产品可能存在差异时,必须标注“仅供参考”字样,避免误导消费者。
常见于方便面包装上的图案,如果没有这一标注,消费者容易对实物产生过高的期待。
7. 营养成分表必须列出以下常规五项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能量这五项是营养成分表中必须列出的基本内容。
有些食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缺失其中某项,不符合规范。
8. 营养成分名称及顺序
营养成分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应按照规定进行,不能随意更改。
否则会造成消费者在比较和评估产品营养时产生混乱。
9. 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 60%
为了防止过度包装,产品包装的空隙率有严格限制,不得大于 60%。
例如,某些礼品包装内部填充过多,实际产品所占空间过小。
10. 包装层数不要超过三层
过度的包装层数不仅浪费资源,也不符合环保要求和相关规定。
像一些月饼礼盒,层层叠叠的包装不仅增加成本,也不环保。
11. 包装成本不要超过销售成本 20%
合理控制包装成本,避免包装成本过高而影响产品的性价比。
若包装成本过高,可能导致产品售价上升,降低市场竞争力。
12. 除了注册商标,不得使用繁体字
在包装文字中,除了注册商标可以使用繁体字,其他内容应使用规范的简体字。
使用繁体字可能会给部分消费者造成阅读障碍。
13. 内外包装保质期需保持一致
产品的内包装和外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应相同,防止出现混淆。
比如,有的产品内包装保质期短,外包装保质期长,容易让消费者误解。
14. 储存条件书写形式
储存条件应清晰、准确地书写,例如“常温保存”“冷藏”“避光”等。
模糊不清的储存条件可能导致产品变质或影响使用效果。
15. 营养成分表的正确写法
包括营养成分的含量数值、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等,都应按照标准格式和计算方法进行书写。
错误的写法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营养信息的准确理解。
16. 保质期的书写形式
保质期的书写应规范,如“保质期:X 个月”“保质期至:XXXX 年 XX 月 XX 日”等。
不规范的书写容易让消费者误解产品的有效期限。
17. 单位正确写法
包装上涉及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标准的法定单位,如克、千克、毫升、升等。
错误的单位写法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规格产生误解。
总之,了解并遵循这些包装设计的规则和要求,能够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准确、清晰和可靠的产品信息。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在包装设计过程中有所帮助,确保您的产品包装合规、实用且具有吸引力!
诸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马尔克斯文创! 如有合作,欢迎联系马尔克斯文创!